
一月,整个寒假被雾霾笼罩,恰逢海龟小伙伴超哥相约,去火车站试试运气吧。看着卫星图左拐右拐走进某高层建筑,摸黑推了一下天台的铁门,没推动,换个楼梯去另一边,“呼..”寒风袭来。翻过楼顶巨大的铁架广告牌,跳上最外的两米见方小平台,支脚架,架相机,构图,调参数一气呵成,最终的成品照片(如图)由跨度40分钟,10张白天与1张夜景合成,不擅长起名字,就叫它雾霾天的繁忙郑州站吧。

二月,夜色迷离的金水立交,这是两张照片合成的创意类照片,一张虚一张实,实属拍摄郑东CBD标准照的附属品,没想到的是这张顺带拍摄的照片,竟获了两次奖...的确,不要拘泥于一个视角,当变则变。

郑州CBD标准照之一,冬天拍照的好处之一就是拍完还可以赶上吃晚饭,16张分两组曝光合成后接片而成。

三月,冬去春来,每年一次的郑开马拉松开赛了,作为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自由人,自然是哪也去不了,只能在外围凑凑热闹,数数人头。不得已,举起脚架来一张,你们接着挤,我还是另找地方吧。

就近上了一幢不知上过多少次的小区楼,用300mm长焦镜头手持竖拍5张拼接出这张照片,被马拉松官微征用后,又混了个入围奖,也算没白来哈。

当D700有了他的新女友,自然少不了外出开光,在一个相对好的天气,约上三五个好友,一人霸占一个角落,时不时的聊上几句,尽情享受着寒风中的咔咔声。。相机有它的短板,为了最大程度还原人眼所见景象,依旧是两张合成。

四月,一年一度的校运动会,5点多竟然被叫去当观众(心中万头XXX跑过),路过主教楼时看到,晚樱开的正好,又开始庆幸自己拿了相机,蹲在树下守到太阳升起的那一刻。。我本以为过了拍花花草草的年龄,竟按了一百多次快门,以至于每当看到此图,一个词便蹦出脑海:粉面扑来。

学院里组织太行山写生(你没听错我是机械学院的),长达半个多月的山里生活着实挺让人无聊,但我却总是每天都起的比鸡早的那一个,果然,早起有虫吃,凌晨4点半的天空,夏季银河已经出现,一个人坐在房顶偷偷欣赏,不经意便入了迷,阿嚏...是真冷。

林州因毗邻太行山而闻名,独特的地形地貌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旅游者慕名而来,包括我。可此时的天气不尽如意,没有日出,没有云海,只有满山的连翘花在对我笑。

五月,大概是沿海地区的台风季,内陆地区大把大把的棉花糖飘过,让很多本地的安阳人都不能适应,凭借以往的经验,那天傍晚如果没有风一定会有绚烂的晚霞,可是然并卵,我没带相机...机缘巧合在楼顶认识了杜学弟,一起相约在校门口高层楼顶等落日,过程虽然曲折艰难,但功夫不负有心人,还算顺利的完成了这次拍摄。360度拍摄,29张拼接而成,把人眼盲区的不可能变为可能。

月底,第七届安阳航展开幕,有了家门口的便利自然要去参与一下。连续两天的拍摄令人不甚满意,有一句话叫前期不够,后期来凑,所以 .....最终瞎猫碰死耗子登上了航空节画报。

六月,恰逢毕业季,考试季,空气中充满浮躁的气息,受好友王峰之邀到母校新校区拍一组班级毕业照,只记得那个大汗淋漓的上午,走遍了校园的很多角落,和他们重温了一遍那些经历过的美好,图片为单个闪光灯引闪拍摄。

临放假,与小伙伴玩了一把光绘,很担心会不会把保安吸引过来。

暑假第一天恰逢大风袭来,靠“风”吃饭的小伙伴们自然少不了“约约约”。站在绿地中心的工地外已经想好了被盘问时的台词--我们是幕墙安装公司的,来看看工程进度(没办法拼演技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),低调的走进工程电梯心里还在扑通扑通,不是怕盘问,而是电梯太简陋....最终爬上这座城市最高建筑的塔吊配重上,大玉米,福塔,裕达国贸等新老地标尽收眼底,我在想 那一刻大概没有人站的比我们更高了。

七月,这是一张相对平常的照片,京广快速路与金水路,铁路线交汇。
记得第一次根据地图找这个机位还是三年前,而这次约“老宋”是为了拍闪电,结果显而易见是失败的,还把自己淋了个半透...也罢,50张照片堆栈留个念吧。

八月,郑州多次冲上雾霾榜榜首,说实话,我觉得不可思议。
更令人咋舌的是 他们开始疯狂的洒水,洒完天空洒地面,一遍不够洒两遍。
略微了解一点的人都知道,这并没有什么用,即使不间断绕着空气监测点洒。
碰到这辆洒水车也是偶然,看,它喷的多美。追了两个路口终于找到一处天桥,拍下了它的工作照。

终于捱到要旅行的日子,一个人拟定目的地,设计路线,行程,找住宿,找饭店,拉旅伴,做备选方案,大概一个星期,累,直到数天后站在山丘上远眺,才觉得那个很令人享受的过程。要把这张照片装裱起来挂在家里,正是它完美诠释了我梦中坝上草原。

这座桥已经有年头了,不知谁给它起了一个美丽的名字-彩虹桥,可它明明只有一个颜色....桥的不远处正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编组站--郑州北站,那股道确实很密集。
正因为突变的好天气,我从傍晚拍到晚上,睡了几个小时,又与焦神,开森哥从凌晨拍到早上,这是疯狂的12小时。

九月,首都在阅兵,我偏要凑个热闹,沾一沾阅兵蓝的光。
每逢国家大事必有好天,我开始慢慢相信这句话了。
并且在这里见到传说中的爽姐,也是挺令人激动的。
不能跑题。。这云,像柳叶眉。


9.26,忙碌而充实。
五人拍机小分队,从航展转场到音乐节时已疲惫不堪,话不多说,感谢让我蹭饭的为涛兄和翔翔。

夕阳刺眼,却令人毛孔舒畅。
过马路时的一瞥,脑袋像被砖敲了一下,就是这束光。
来回穿梭在斑马线上,我知道已经有很多司机在骂人了,不然呢,我实在舍不得这画面。(行为危险,请勿模仿)

十月,彩绘东风渠,此图为60多张堆栈合成,将天空的色彩描绘的淋漓尽致。
借用杰哥的名言:如果摄影是一个把三维空间印刷到二维平面上的艺术,那么慢门技术就可以把第四维空间定为永恒。

说走就走的张掖之旅,眼瞅着第二天就要出发了,人还没凑齐。不得不感慨万能的朋友圈,发了一条征队友的消息,不一会就有好多人报名,拒绝的同时也很无奈,坐不下啊啊...
典型的张掖丹霞地貌照片估计已经烂大街了,更喜欢略带科幻色彩的这一张,张开双臂站在数亿年前的海床上眺望,眼前的未知数。

夕阳下的安阳文字博物馆,在周围众多建筑中还是蛮显眼的,30多层楼顶一面墙厚度的拍摄位置实在危险,我相信没有人拍过类似的视角,总之,安全第一

月底,尼克尔俱乐部组织的云台山之旅,与众多小伙伴组团前往。在这种风景名胜区想拍出和别人不同的感觉,不容易。多观察多观察多观察,重要的事情说三遍。图为长时间曝光的基础上,后期加了一点点径向模糊突出兴趣点。

秋雨绵绵,连下几天之后突然停了。停了。。停。。。
十一月,看完天气预报后第一个反应是太行山应该会起云海,嗯,我要拍云海。
焦急的等待山顶旅社老板传来消息,下午3点,天气尚可,启程。

几年一遇的大雪让人措手不及,显然他们是有备而来,而且这不是摆拍。。
雪中苦苦守候两个小时算是没有白费,起码,也让我感受到了寒风中的温情。

十二月,好像整个城市都在忙活一件事,你懂的。
毕竟没有见过什么世面,自然不能落伍,只是那队伍就像赶集。
我把脚架举的高高的,嗯,这就是大号自拍杆。再感叹一句,真喜庆。

依旧沾了“上合蓝”的光,空气相对通透,想起了,在这座城市里面拍来拍去,却遗漏了它的老物件儿--二七塔,你知道么,它可是两个月都没舍得开灯了。
不再找什么高难度机位,一切从简吧。
来过二七塔的人都知道周围的环境之乱,参差不齐的商圈写字楼,花花绿绿的招牌霓虹灯,是拍摄者最大的敌人。这也是我很少拍它的原因之一。
沿着天桥走上一圈,嚯~从南到北,从东之西,皆有“老法师”的身影。。。

圣诞节当天临时被通知有考试,习惯性瞄一眼窗外,雾霾与阳光并存,等等,这不像雾霾。
带着疑问和小飞机,答案在考完试得到了印证。400米高空中俯瞰,空气分了层,果然是大雾啊。

结尾,应该是年前的最后一次晴朗,眼看着一辆辆载满考研学子的大巴开动,
心里由衷的祝福,加油~希望就在眼前,就像远方的天际线,转眼间就能迸发出光芒。